民主政治建设要有新突破
中央党校《学习时报》
( 12/28/2009第 05版)
□陈家刚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使得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民主制度受到普遍的质疑,很多人认为,西方民主政治“内在的、无法克服的”矛盾,致使其无法有效地管理和应对危机,西方民主已经走到尽头。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人乐观地指出,从此次金融危机中的出色表现来看,中国的政治体制具有超越西方民主政治的独特的优越性,民主还是中国的好。后一种观点,甚至还得到某些国外学者的首肯,并反过来成为支持这种观点的论据。这样看来,似乎中国已经无须再为民主的发展和完善而费心劳神了。
然而,当我们在客观梳理中国政治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再深入剖析中国政治发展面临的挑战之后,我们就会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实现新的突破。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不仅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也包括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总结起来讲,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包括这样十个方面:(1)政治意识形态领域发生巨大变化,民主、法治、人权、公平正义等观念深入人心;(2)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健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略得以贯彻施行;(3)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从高度一体化转向适度分离,党国、党政、政企、政事等实现初步分离;(4)党内民主、人民民主、社会民主、基层民主逐步发展;(5)阳光立法深入民心,政治决策从注重经验转向注重科学和民主;(6)政府管理体制逐渐完善,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透明政府、责任政府建设逐渐深入;(7)公民社会逐步发展,社会自治能力增强;(8)民主的理性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不断发展;(9)监督机制多样化,权力滥用和腐败受到相当的制约;(10)一种健康有序的、宽容理性的公民政治文化逐渐形成。
虽然如此,在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依然面临着巨大挑战,例如,如何在一个具有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传统的国度实现现代国家的顺利转型?如何合理界定政党与国家的边界?如何实现由传统政府体制向限权政府、法治政府、透明政府的转型?如何进一步推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建设一个充满活力和健康的公民社会?如何具体地、有针对性地学习和借鉴世界政治文明优秀成果?如何在全球化的时代在各领域的竞争中赢得话语优势?等等。因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仅没有完成,不仅不能停滞,而且还具有相当的紧迫性,还需要实现新的突破。
建设民主,发展民主,完善民主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当代中国社会进步和繁荣的必然选择。首先,民主政治建设一直是中华民族及其仁人志士近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根本原因在于其顺应了历史潮流,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具有最深厚的群众基础。实现民主,实践民主是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实践无止境,创新无止境,民主发展无止境。其次,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必然要求民主政治发展的突破。市场经济发展所内生的平等、竞争和权利意识等,必然要求政治上层建筑逐步破除那些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观念、体制、机制和环节。再次,与经济生活不同的是,政治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人类的政治发展总是遵循着从人治走向法治,从专制走向民主,从管制走向服务,从神秘走向透明,从集权走向分权这样的规律的。西方如此,东方也是如此。最后,改革发展关键期应对社会问题、解决社会矛盾、消除腐败现象、增强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等等,迫切要求用民主的方式作为政府管理和服务的首要手段。最后,随着更多地参与国际社会,参与世界网络,发达国家的民主政治实践、周边国家新兴民主国家的政治发展,时刻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思维和行为。
民主发展的紧迫性和必然性,要求我们不仅要继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还要在既有的基础之上,实现新的突破。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经验表明:什么时候实现了突破,什么时候就能够比较快速健康的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突破,是对“两个凡是”的突破,这种突破顺利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顺利实现了拨乱反正,成功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突破了姓“社”还是姓“资”的禁锢,积极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当前,我们又处在一个关键的时期,我们能否在政治体制改革领域、能否在民主发展等问题上实现突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能否顺利发展,中华民族能否真正实现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实现新的突破,新的发展,必须要做到:
第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民主价值的普适性与民主模式多样性的辩证统一。我们必须继续坚持解放思想,革除在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上的形而上学和教条主义。只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促进人的解放,共产党人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放下包袱,以负责的精神和务实的态度,以高超的智慧和真正的勇气,在充分尊重民主价值的普适性的条件下,积极主动探索民主的多样性实践。否则,我们就会丧失在民主问题上的主动性和话语权,丧失推动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动力,丧失实现伟大复兴的战略机遇期。
第二,必须将民主和法治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既有的制度空间,使民主运转起来。民主与法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互为条件,不可偏废。没有宪法和法律的保障,人们的民主权利就会受到侵害,而没有民主政治的支撑,宪法和法律则有可能成为专制和独裁的工具。在我国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逐渐建立和完备的条件下,必须在实践中,充分利用既有的制度空间,使民主运转起来。在实现增量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突破。
第三,必须真正将“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从口头上、书本中的表述,转为真正的实践操作。股份制、证券市场等这些曾经被当作专属资本主义的东西,在运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充分发挥了其配置资源的作用。那么,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我们应该学习什么、借鉴什么呢?我们不会照搬西方的两党政治、三权分立等具体制度设计,但是分权、制衡和监督等基本原则则是可以借鉴的。选举和预算改革是推进民主发展的两翼,我们必须在实践中积极推进竞争性选举和立法机构的预算监督,从而在权力制约和监督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第四,必须将自下而上的民主发展路径,与自上而下的民主推动力量充分结合起来。基层民主是全部民主政治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权利,也有利于社会政治的稳定和健康有序发展。基层民主能够锻炼民主技能,养成民主习惯,形成民主意识。但是,基层民主向上发展,已经并且仍将遭遇制度上的瓶颈,“下动上不动,越动越被动”。这就需要更高层的改革,需要自上而下的推动力量,需要实现由核心向外围推进民主。
民主在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社会,同时也被人类社会所改变。民主不断地遭遇危机、遭遇挫折,但民主也不断地从现实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中焕发出新的活力。金融危机没有终结民主,相反,它为中国认真反思民主、推动民主、深化和完善民主,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作者: 陈家刚)